搜索

齐献以守正创新演绎经典

发表于 2025-05-25 04:05:49 来源:万宝优

  5月18日下午,绝活儿广州市文化公园中心台锣鼓铿锵、惠民火粤韵悠扬,润心“粤乐长闻——名家育新芽,传薪绽放精彩粤文化”活动正在精彩上演。剧青经典折子戏、年新红派名段、秀和戏苗传统剧目片段,少年粤剧青年新秀和少年戏苗轮番登台,齐献以守正创新演绎经典,绝活儿献上一出出好戏,惠民火观众连声叫好、润心掌声不断。传薪

齐献以守正创新演绎经典

  一招一式传薪火

齐献以守正创新演绎经典

  “咚咚锵”,剧青锣鼓骤响,年新来自广州粤剧院红豆粤剧团的二级演员梁羽飞携手青年演员莫文海翩然登台,带来了粤剧折子戏《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他们用精湛的技艺,生动诠释了龙女三娘为报书生柳毅传书解困之恩,化身渔家女许身相随的传奇佳话,为观众徐徐展开一幅情深意远的东方爱情画卷。

齐献以守正创新演绎经典

梁羽飞、莫文海表演《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

  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宫的小演员们也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表演。粤剧经典武打剧目《红线盗盒》,讲述了侠女红线为解主公之困,于深夜孤身潜入敌营盗取金盒的传奇故事。小演员卢姿涵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把这段充满侠义精神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悠扬的粤剧旋律中,广州市荔湾区桃源幼儿园的小朋友表演了经典粤剧《凤阁恩仇未了情》选段。他们身着华丽的戏服,缓缓登场。纯真的眼神、可爱的动作,让观众看到了粤剧艺术传承的希望,也让演出充满了温馨与欢乐。小演员彭睿熙则以灵动的唱腔惊艳全场,将粤剧经典《仕林祭塔》中撼天动地的孝心传奇娓娓道来。小演员洪琛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她通过演绎粤剧名段《晴雯补裘》,把晴雯病中连夜为宝玉修补孔雀金裘,以巧手忠勇护主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透着角色的神韵。现场观众被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深深感染,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彭睿熙表演《仕林祭塔》

  舞台上一个个精彩的表演瞬间,绝非偶然天成,而是小演员们用汗水与坚持浇筑而成。出演《仕林祭塔》的彭睿熙说:“为了演好角色,我平时经常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和唱腔。自己正值变声期,所以更加刻苦地练习了唱段里高音部分的发声技巧。”“这个角色的唱功和动作都比较难,通过每天不断地练习,才慢慢掌握。”饰演《晴雯补裘》中晴雯一角的洪琛非常珍惜参与“粤乐长闻”的历练机会,她坦言通过舞台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表演经验。

洪琛表演《晴雯补裘》

  节目尾声,一曲经典粤剧折子戏《七月七日长生殿》将现场的氛围推上高潮。广州粤剧院红豆粤剧团二级演员柯超杏和优秀青年演员潘璟钊配合默契,将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长生殿下互定终身、许下山盟海誓的情节演绎得淋漓尽致。

柯超杏、潘璟钊表演《七月七日长生殿》

  推动粤剧教育新探索

  “用粤剧粤曲的唱念做打、广东音乐的清脆明亮,把广东的历史底蕴、文化特色亮出来;用惠民表演、进剧场进社区的形式,激发观众对岭南之美、集体情感的共鸣,是‘粤乐长闻’活动的独特魅力所在。”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宫主任喻晓伶认为,“粤乐长闻”活动不仅是艺术展演,更是文化浸润的生动实践。这项活动,既能看到用岭南传统艺术诉说现代市井风情,也能看到“老中青少”四代同堂的粤文化传承链条,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精神对话、感受岭南之美的空间。

  “自2024年至今,我们组织和参演了11场‘粤乐长闻’活动,共有32个节目,超过三分之二的粤剧班学生登上活动舞台。”喻晓伶介绍,荔湾区青少年宫从1996年开展少儿粤剧教学到现在,已经有接近7000人在荔湾区青少年宫找到了传承粤剧文化的乐趣,每年的学员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一直以来,荔湾区青少年宫致力于提升粤剧文化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创新编排了课本剧《门上的活》、表演唱《童声粤韵共筑梨园梦》等与孩子们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生活经历相契合的节目,通过将不同艺术门类打通融汇,孩子们在载歌载舞中把一颗乐于探索的种子种入心田,这些节目不仅在专业评比中获奖,而且备受观众青睐。喻晓伶谈道:“在传统的少儿粤剧教学中,我们注重身段、唱腔等专业技法的传授,但在要实现粤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挖掘粤剧的文化内核,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形式,形成多元融合的立德树人新格局、广泛参与的集体共鸣。”

  谈及荔湾区青少年宫在粤剧的传承与发展方面的探索,喻晓伶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教育的快乐在于建立有温度的连接,我们一直积极推动荔湾区青少年宫对全区粤剧教学资源的辐射和引领示范作用。”荔湾区青少年宫是荔湾区艺教结合项目的总基地,目前在全区培育了10所基地学校,除了定期安排专业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社团建设外,近年还开设了2门面向中小幼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吸引了众多粤剧教育工作者和音乐、美术、语文、体育等多学科的教师参与,保障了课程的专业性,也实现不同学科的融合探索。

  如何吸引更多青少年去了解、喜爱粤剧,并参与其中?在喻晓伶看来,关键在于把粤剧文化注入生活,让更多人感兴趣、乐参与。粤剧在粤港澳大湾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要充分用好本土的资源,借助红线女、倪惠英、丁凡、欧凯明、曾小敏等粤剧名家的影响力和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涵,增强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自豪感;要挖掘粤剧与岭南历史、民俗的共生关系,紧密结合荔湾本地文化元素,将荔湾的历史故事、传统民俗等地方文化符号转化为粤剧教学资源,使学生更易产生文化共鸣。

  “我们要为青少年创造更多参与演出的机会,提供更充分展示才能的平台。”喻晓伶坚信,未来会有更多青少年加入到粤剧等岭南非遗的传承队伍中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吴明宇

  通讯员 李瀚洋

随机为您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齐献以守正创新演绎经典,万宝优  sitemap

回顶部